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
丨首发于搜狐号:小陈茶事
丨作者:村姑陈
《1》
后台收到茶友的留言。
非常客气,又非常疑惑。
茶友问的是,我在***(一个互联网品牌)家买了一款一级白牡丹,它比咱们家的冷噙香和鹊桥仙的芽头都要大,梗更短,叶片更窄小,但喝起来还是咱们家的好喝,口感更鲜爽,花香更浓。
看完这段长长的文字,村姑陈心里很感动。
若不是十分认同村姑陈和小陈茶事的理念,茶友不会来提问,而是直接就骂上门来了:奸商,利润这么高!别人家等级比你高价格还比你低!”
展开剩余90%所以,看到在留言里反复出现的“咱们”时,村姑陈激动坏了。
这是十二万分的理解,与十二万分的信任支撑起来的一条留言。
咱们,是一个多么好的词汇,有力量,还温情脉脉的。
我很认真地给咱们家这位茶友,认认真真地做了解释。
咱们,一定要喝好茶。
咱们,一定要喝明白茶。
咱们,一定要喝透茶中的奥秘。
咱们,一定不要抱着疑虑去喝茶。
咱们的友谊,一定要地久天长,蕴满茶香一样的芬芳。
《2》
究竟什么才是判断一款白牡丹好与不好的标准呢?
外观长相,肯定是标准之一。
但外观长相,肯定不是唯一,也肯定不是首选的标准。
它顶多排在第三位,在这之前,还有两个更重要的判断因素,一个是产区,一个是工艺。
毕竟,茶生得再好看,最后衡量的仍然是口感;茶生得再好看,也是要喝的。
一款茶,好喝才是硬道理。
故此,我们在买茶的时候,要重点考虑的,不是外观。
当然,身为一个普通消费者,接触到一款茶,肯定是先看外观,这无可厚非。
不看外观难道看它的内质么?内质哪能那么容易看出来?就算能看出来,普通人又哪里能看得懂?
但看完外观之后,且先不要下结论,不要因为一款茶的外观漂亮精致,芽大叶细梗短,就对它心生好感,并且产生排它性的错觉。
也不要因为一款茶叶子略宽长一些,梗稍微细长一些,就对它抱有观感,认为不够高等级,不够好。
连带地也否认它的香气滋味汤感等等内在表现。
以貌取人,失之子羽。
以貌取茶,失之佳茗。
观察过外观之后,只要跟它所标注的品级并不是差得太离谱,比如标的是“白牡丹”但却芽头细瘦一副寿眉的样子,比如标的是“白毫银针”却叶片舒展成牡丹王....
除非遇到这种睁眼说瞎话乱标品级的茶,否则,就先开喝吧。
身为普通消费者,看外观也只是看个热闹罢了。
好不好喝,舌头不会骗你;好不好闻,鼻子不会骗你。
《3》
既然,外观不是决定性的因素,那决定一款白茶好与不好,该不该买的核心因素是什么呢?
当然是,香气、滋味与汤感。
这是三个维度的感官体验。
香气,是鼻子所能感受到的享受和体验。
是冲泡之前,所能闻到的干茶香;是冲泡之后,每一冲揭盖闻到的盖香;是汤水入口之时,所感受到的落水香。
干茶香如何感受呢?
用烧沸腾的滚开水,里外反复烫洗盖碗之后,倒掉洗碗水。
趁盖碗余热尤高,把称好重量的5克干茶,倒进盖碗中,并立刻合上盖子,让干茶在仍有较高余温的盖碗中蒸上10多秒。
之后,将盖子微微揭开一道小口,露出里面的干茶,端起来靠近鼻子,去嗅闻到的被热汽蒸腾出来的香气,这就是干茶香。
盖香如何感受呢?
在每一冲茶出汤结束之后,立马揭开盖碗的盖子,举到鼻端,嗅闻盖子顶心处的芳香物质,便是闻盖香。
相比干茶香,盖香是混合着水蒸汽的,是湿漉漉的,但也是风情别具的。
盖香可以闻很多次,每一冲出汤之后,都可以闻一次干茶香。但切记一定要出汤后马上闻,如若不然,时间长了,盖子渐温,盖上那些高沸点的香气就闻不到了。
至少失去了三分之二的闻香之乐。
落水香如何感受呢?
喝汤。
每一冲出汤完毕之后、等盖碗中的茶汤全部倒入公道杯中之后、等公道杯中的汤分到每个喝茶人的品茗杯中之后,待汤水晾凉一些,就可以感受落水香了。
感受落水香的方式,可以轻轻地吸茶汤,也可以轻轻地啜茶汤,还可以轻轻地嚼茶汤。
是的,茶汤虽然是水质物质,但它当中是有丰富的养分的,除非这茶品质不高,否则,汤水中都会有丰沛的营养物质,都是可以嚼的。
在我们吸它的时候,啜它的时候,嚼它的时候,这些茶汤中的芬芳,便会如细浪扑打在礁石上面一般,扑散在我们的舌上,牙上,口腔四壁上,生成无数细碎的小水雾,迷漫住我们口腔,并顺利上升到上呼吸道。
于是整个大脑,便全是香氛一片了。
《4》
要想买到一款具有鲜,香,醇,爽的口感与香气特征的白茶,我们该往哪个方向去寻找才不容易走弯路呢?
当然是,到好的产区去找,到好的制茶师的厂里去寻找,到有口碑的品牌店铺里去寻找。
这三点是递进式的,缺一不可。
先是好的产区,白茶首推福鼎,福鼎首选太姥山。
太姥白茶古今遐迩,只可惜产量极少,不足其它市镇的五分之一。
是以,市场上外省,外市,外县,外镇的白茶多如牛毛,随处可见,但真正的福鼎白茶,太姥白茶,跟它们相比,则是少得可怜。
然,唯少,才珍贵。
产量大的,如大白菜萝卜黄瓜土豆,满地皆是,便不值得收藏了。
其次是好的工艺。
如福鼎这样的白茶产区,因为地理条件的优势,春茶季与秋茶季的时候,阳光充沛,光照充足,气温虽然不高,但清风送爽,气候宜人,最是适合采茶,以及适合制作日光萎凋白茶的时候。
而其它的一些产区,或是工艺水平原本就不佳,或是天公不作美春茶季雨水太多,做不成一场完整的日光萎凋白茶,茶青大多数时候靠室内的萎凋槽吹出来,或是室内的萎凋房吹出来,没有阳光下静悄情萎凋所生成的那种温柔暖阳之美。
那是一股阳光的味道。
是人类与大自然最初相融时,所深植于嗅觉细胞深处的,美妙回忆。
另外,要想寻到好茶,认准一位爱茶且认真的制茶师尤为重要。
如果是商人,逐利而生,并不爱茶,只爱利润。
如果是真正爱茶之人,必定珍惜茶树,嘱采茶工小心采摘;必定珍爱每一片茶青,搬进搬出,耐心细致地日光萎凋;必定是炭火烘干,让每一片叶子,每一颗芽头都层层干透,吸透热量,又不灼伤细胞。
如此,好产区,好工艺,爱茶的制茶师,三者合一之后,一款好白茶,便应运而生了。
这是最好的天时,地利与人和,奏响的璀璨华章。
《5》
有小部分茶友,喜欢看村姑陈的文章。
但却喜欢到一众便宜茶里,去寻找跟村姑陈文章中所描述的香气,滋味,汤感相似的茶。
当然未果。
因为,村姑陈写的茶,只代表自己家的制茶师的水平,只代表自己家的茶的香气与滋味,只代表自己家的产区的地理风味。
换一个地方,换一个人做出来,就不是那个味道了。
君不见西红柿炒蛋,每个人炒出来都是不一样的味道吗?
道法自然。道法,唯天,唯人耳。
原创不易,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,请帮忙点个赞。
关注【小陈茶事】,了解更多白茶,岩茶的知识!
小陈茶事村姑陈,专栏写手,茶行业原创新媒体“小陈茶事”主笔,已出版白茶专著《白茶品鉴手记》,2016年-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。
发布于:福建省